奔跑吧!有机产业
浏览:7051 时间:2015-02-28 来源:青海日报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绿色、纯净、无污染"就成为青海农牧业的天然标签,由此,青海有机产业便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长期远离主流市场,青海有机产业深度开发与品牌营销不足,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民生的带动一直偏低。

近几年来,青海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优势,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红利,大打"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有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周期。

2014年末,传出喜讯,青海有机枸杞在2014年出口创汇达1300多万美元,创历史新高。据2014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省通过欧盟认证的有机枸杞种植已达近5.5万亩,位列全国之首。

2014年,在继2013年泽库县获得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甘德县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基础上,祁连县又建成全国最大天然有机牧场,祁连县申报的有机牦牛、藏羊2个产品已获得证书,其申报产品涉及1552万亩草原和16.52万头牦牛、100.15万只藏羊。至此,我省有机农畜产品认证监测面积已达到4500万亩。同时,青海久治县五三六九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22个牦牛分割肉产品也在近期获得认证证书……

有机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期

2005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畜产品的意见》,提出利用牛羊肉、沙棘、枸杞等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

2011年,省政府转发了省农牧厅《关于加快青海省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培育农畜产品品牌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我省有机产业打开了新的篇章,有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2012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高原生态有机品牌,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黄南州有机畜牧业示范试验区",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再次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凭借独特的气候优势、环境优势、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发展的有利契机,我省有机食品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生产企业6家、产品27个。所认证产品涉及牛羊肉、蚕豆、胡萝卜、沙棘、水产品、牦牛生鲜乳、河蟹等。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是国家级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区和全国重要的生态战略区,是典型的"穷经济、富生态"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产业,全县正在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设,这将为下一步生态畜牧业乃至全县经济绿色升级发展打好基础。"县长张峰说。

"2014年,县政府制定了《青海省三江源贵南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有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拿出产业化专项资金补贴农牧户,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发展有机产品的积极性。"贵南县有机办公室主任李广告诉我们。

目前,贵南县有142.25万亩有机草场、3.78万头有机高原牦牛和15.94万只有机羊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沙沟乡赛什塘村1200亩青稞,黑羊场养殖示范基地的1万只黑藏羊,现代草业公司5000亩燕麦被认定为三个有机产品发展基地。

在海南州兴海县,有机牛羊肉、黑青稞、油菜籽、燕麦等一批具有藏区特色的有机产业也在蓬蓬勃勃发展。

该县总投资2.46亿元、占地面积331.56亩的青海兴海县河卡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建有3万亩有机黑青稞、3万亩优质油菜、2万亩人工饲草料和1000亩中藏药材等四大生产基地,带动当地畜牧业朝着无污染、精加工、集约化的现代化方向迈进。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省各级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有机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优势逐渐凸显的良好态势。目前,以生态友好和环境友好为主要特征的有机农牧业,已成为我省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鄂永利说。

从2010年起,我省将"三品一标"纳入各级农牧部门考核内容;2014年省政府首次将"三品一标"工作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目前我省正在组织编制《青海省有机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2015至-2020年)》,拟定《青海省有机畜牧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有机畜产品生产技术手册》,为推进我省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记者从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获悉,2014年,全省完成了由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海西州水产养殖场、河南县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泽库县有机畜牧业发展推广中心、河南县牧腾有机牧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甘德县有机畜牧业发展协会6家单位27个有机产品再认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围绕壮大区域特色主导产品,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牧业示范区,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树立高原绿色有机品牌。这对全省发展有机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发展步伐,强力推动农牧业增产、增效、增收,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有机"带动农牧业标准化生产

有机食品的生产,严格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有机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

湟源县从2002年起就尝试实行蚕豆有机栽培技术,优良的品质使其在国际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现在湟源农民已经形成有机栽培的习惯。像我们村总体耕地面积近两千亩,全村180多户基本都按照标准种蚕豆。村里还成立了蚕豆有机栽培协会。公司和我们签订了最低保护价,保证了稳种稳收。"湟源县申中乡韭菜沟村书记谈成说。

如今,湟源的蚕豆种植户尝到了标准化种植带给他们的甜头,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有机栽培已成为种植户的自觉行动。

在种植加工的基础上,销售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龙头",市场开拓的好坏直接影响有机生产的持续性。

兴海县有机畜牧业办公室主任才仁加告诉我们,兴海县通过河卡有机畜牧业示范园区,以打造高原有机农畜产品为理念,确定了市场面和销售目标,把青藏高原优质、有机的农牧业资源推向市场。以兴海县河卡曼陀罗有机(天然)农牧业专业合作总社为例,出产的沙棘、油菜籽、燕麦、蒲公英、贝母、当归、藏系牦牛肉、藏系羊肉等有机产品已进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市场。

如今,积极携手地方龙头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关系,为种、养殖户和企业创造"双赢"财富,已成为我省许多地区积极发展有机产业的主要模式。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通过政府行为的积极引导,为企业和有机畜牧业合作社(牧户)牵线搭桥,以全县928万亩优质草场和60多个有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政府引导+公司+合作社(牧户)"的联营合作模式进行产业化运作。泽库县有机办公室主任普华加介绍,"县上通过泽雄肉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线、以农牧民为基础,共创共建有机畜产品优势品牌,占领省内外高端市场,提高农牧民收入,实现有机畜牧业效益最大化。"

生态环保成就有机产业发展

青海有机枸杞产于中国第二大枸杞种植基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腹地,方圆300平方公里内没有污染源,气候类型独特,枸杞病虫危害极轻,农药使用量、使用频次极少,是枸杞生长的天然绝佳生态区。

青海省海西州枸杞协会会长李建新说:有机枸杞是世界公认品质最好的产品,主要得益于柴达木盆地这块聚宝盆。

没有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将是一句空话。除了严格按照有机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生产投入品管理之外,还要从根本上维护青海这片纯净的蓝天和沃土。

为从根本上遏制传统草原畜牧业对我省草原生态功能破坏日益加剧的压力,2011年起,抓住国务院在青海实施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的有利时机,我省黄南、果洛、海南等州先后提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和"有机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制定了有机产业发展规划,逐步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赢之路,形成了符合三江源地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堪称亚洲一流的天然草场,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934万亩,被誉为"青海最美的草原"。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毒杂草对畜牧业生产的严重危害,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我们积极引进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从而保证牛羊等牲畜的'食品'安全。"河南县农牧局副局长、草原站站长马戈亮说。

走进河南县洁净的县城,令人眼前一亮,所有的食品和蔬菜超市内,进出的人都拿着编织袋。一名超市老板告诉我们:"几年前,政府倡导杜绝白色污染、打造有机基地,商店不卖,群众不用,渐渐塑料袋走出了牧民群众的生活。"

从治理白色污染开始,河南县扎实开展了有机畜牧业基础性工作。在全省第一个建立有机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更是初步实现了从"草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

2013年,我省对有机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2014年,依托青海大学、省牧科院、省农牧业市场信息中心等技术主体,我省在省级统一建立有机产品追溯平台,统一开发追溯软件,并统一开展技术培训、有机养殖技术示范等工作,为发展有机畜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几年,省农牧厅等部门在黄南州有机畜牧业示范区安排省级支农资金扶持项目近4460多万元。2013年,省政府又从省财政资金中拿出4387万元用于实施高原有机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肉牛肉羊产业发展项目。2014年,省财政又下达有机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补助资金1000万元。

"利用好青海高原的生态优势和区域环境,在'富环境'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发展有机农业、有机畜牧业,必然是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最好选择。"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主任王华飞说。

"2015,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力争达到30个以上;并力争在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有利推动全省'三品一标'事业快速发展。"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鄂永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