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阅读留时间了吗?
浏览:3288 时间:2015-04-23 来源:西海都市报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向。近年来,"全民阅读"在我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2015年两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读书热潮。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

●省图书馆:借阅数量逐年增加阅读氛围还不够浓厚

今年2月,省图书馆闭馆了。当图书馆借阅部副主任吴新兰走在大街上时,总会被一些忠实读者拦住询问:"图书馆什么时候再开馆?我们没有地方看书了。"吴新兰说,还没闭馆时,每天早晨8时就有读者等候在门口了,而图书馆8时30分才开馆。

吴新兰提供了一份2014年的图书借阅数据。数据显示:省图书馆共有藏书160万册。去年,有87027人次走进图书馆阅读,阅读图书151203册;有86786人次外借图书,外借总量为169368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养生保健类、传记文学类、法律法规类书籍,阅读年龄多在40岁至50岁。"与往年比,这个数据增长了,近年来,省图书馆的阅读人数和阅读数量都在逐年增长。"吴新兰介绍,图书馆设有文学书库,读者以中学生偏多,韩寒、郭敬明等畅销作家的书很受热捧;图书馆还设有报纸阅读室,能阅读来自全国各地的报纸,中老年人爱光顾;图书馆设有两间自习室,可容纳300人,一到期末或寒暑假,自习室里座无虚席。

"尽管阅读的人多了,但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西宁的读书氛围并不好。"吴新兰分析,与很多人静不下心读书有关;还与网络冲击有关,网络覆盖面广、全,使用方便快捷,年轻人偏好通过网络阅读;也与阅读环境有关,"图书馆改造完后面积将扩大一万多平方米,会多开设几间自习室。"她相信,那时,西宁的阅读环境将会得到改善。

除省图书馆外,去年,西宁市图书馆还在力盟步行街、中心广场、中庄铁路家属院、泰宁社区等地建立了5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平均每座自助图书馆拥有藏书420册,到今年年底将增加至9座。据了解,去年至今年第一季度,共有16530人次借阅图书,借阅总量31952册,而办理读书证的市民不足5000人。

●新华书店:少儿读物、文教类书籍最受欢迎

一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表明,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1.48本。相较于成年国民2013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青少年阅读状态略好一些。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该调查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

4月19日正值周末,记者在新华书店门口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进书店,进进出出的市民一直未间断,书店门口的寄存处甚至排起了队。书店里,60%为青少年,他们聚集在儿童读物区和青少年文学区,或靠在书架前,或坐成一排,或蹲在地上,有的父母陪伴一同阅读,还有的干脆坐在楼梯上看书。青年读者则多关注考试类书籍,中年读者多关注社科类和文学类书籍。

附近另一家书店里,大多数读者仍为青少年。一名9岁的小女孩捧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人体的奥秘》正看得津津有味。本来,她是跟随母亲来购买练习册的,但一拿起课外读物就不愿放下,"我喜欢看书,我要买一本《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在我们学校很受欢迎。"

一旁的曹女士是陪儿子来看书的,她告诉记者,她经常带儿子来书店看书,儿子上五年级了,她希望儿子能多看一些科普书籍,儿子似乎不太愿意。为了让儿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她规定儿子每天读完三篇文章才能下楼与小伙伴们一块玩。在曹女士的"逼迫"下,她的儿子今年已经读完了两本书--《昆虫世界》和《一起玩科学》,"以后肯定会看得更多。"

新华书店一位经理透露,书店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因春节和开学季,销售额涨幅较大。最受欢迎的是少儿读物和文化教育类书籍,其次为名人传记、文学类书籍,然后是社科类书籍。这位经理认为,当下网购流行,但对书店的冲击较小,一是因为书店读书氛围足,二是家长舍得为孩子投资,三是一些人购书时往往没有目的性,书店正适合这样的购书者。

●高校学生:"静不下心看书""没时间看书"

与青少年热衷往书店跑不同,大学生的回答是"静不下心看书""没时间看书"。时间去哪了?有人说时间花在了学习上;有人说花在了谈恋爱上;有人说花在了参加活动上;有人说花在了做兼职上。

"我在大学期间看得书不算多,时间都花在做兼职上了。"一名传媒专业大三的学生说,三年里,除了上课,她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单位都实习过,同时还做过各种各样的兼职,时间都被分配完了。她认为,做兼职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还能体会到挣钱的不易。当被问到什么时候会看书时,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晚上睡不着的时候。"

当然,也有爱看书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为鼓励我们多读书,每周都会指定学生介绍近期所读过的作品,并谈谈读后感。"一名女生说,除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作业外,她喜欢阅读一些比较文艺的书籍,比如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或是利用手机软件看一些比较清新的好文章,只是她现在正准备考研,没多少时间认真阅读课外书。

在青海师范大学,记者遇到了一位长期在校园内摆书摊的老板,他说,他卖得最好的书是学习资料,其次是网络畅销书。对于这位老板而言,现在属于淡季,而旺季在开学时和考试前。

学生们因忙碌忽略阅读,为倡导"全民阅读",各大高校正在积极开展"读书工程"活动,要求大学生每学期要阅读完一定数量的书籍。"我们学校图书馆每天的借阅量超过1000人次。"在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主任樊志峰说,近几年,图书借阅量逐年上升,2012年借阅总量为223822册,2013年迅速增长至281770册,2014年达291778册,这与"读书工程"分不开。跟随樊志峰走进各个阅览室,记者看到,阅览室里的座位几乎全部被占,学生们看的多为专业书籍。

●报刊亭:网络冲击杂志难卖

除图书馆、书店、高校外,记者还走访了省城一些报刊亭。长江路一位报刊亭的老板讲述了他七年的经营路。七年来,他的报刊亭一直在出售报刊、杂志、零食等物品,唯一的变化是冰柜由小变大了,杂志由多变少了。

"曾经最辉煌的时候,我的报刊亭里摆放着三四十种杂志,如今只剩下十种了。"老板回忆,过去,有人为买一本杂志专门跑来找他;有人等车时会买本杂志一边看一边等;现在,仅剩的十种杂志的读者全为老人。"我这两天一本杂志也没卖出去,上周也是卖不出去只能退回去,而报刊亭的租金越来越贵。"老板很无奈,为了维持下去,他只能改变经营策略--冬天多卖零食,夏天多卖饮料。

"杂志都卖不动,好多报刊亭都不想开了。"与这位老板一样,其他报刊亭的老板一开口就是叹气。记者发现,有的报刊亭靠出售青春期杂志勉强维持、有的报刊亭根本就不卖杂志,而像《新周刊》这类专业性较强的杂志完全不见踪影。一位老板告知记者,不仅他不卖,整个西宁的报刊亭都早已不卖了,因为西宁的读者太少,杂志社都不愿往西宁发货。

对此,报刊亭的老板们将原因归结于网络的冲击,"网上啥都有,又不用掏钱,谁还来报刊亭买杂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