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跟这两个中国人说了些什么?
浏览:4816 时间:2015-05-12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以下是陈久霖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邀请写下的参会心得:

陈久霖:"股神"是对巴菲特的曲解

5月1日,我前往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人口不足40万的奥马哈小镇,参加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50次股东年会。

十五六年前,我还在新加坡工作时,中国航油战略投资部主任曾炜就常常在我面前提及沃伦·巴菲特。

他和许多人一样,称巴菲特为"股神"。记得又一次,他甚至对我说:"陈总,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巴菲特式的人物。" 我那时无知,并不了解巴菲特是何方神圣,我只是埋头展开国际大笔并购,希望像当时《中国企业家》杂志描写我的一篇封面人物文章中所说,"买来个石油帝国"。

因此,即使是成为"神",我也不希望变成一个"炒股票"的人。后来,在我更多地了解巴菲特之后,才发现他并不是大众眼中顶礼膜拜的"神",更不单单是一个股票交易员,而是一个值得终身学习与敬重的人。

当天的股东大会从早上八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半。除了播放宣传片和午餐外,会议的主要内容还是85岁的巴菲特先生以及他的终身搭档--91岁的查理·芒格先生回答股东和其他与会者的提问。

会议一结束,巴菲特和芒格就不顾劳累,径直走到我们等候的209小会议室,小范围地和我们交流。

我坐在第一排,巴菲特和芒格坐在我的对面。交谈后,我们合影留念。当我将我的新书《地狱归来》送给巴菲特时,他亲笔给我写了一封贺函,并表示他期待《地狱归来》英文版问世,一旁的芒格先生还特意摆好了姿势示意我拿着《地狱归来》与他合影留念。

在我零距离接触过巴菲特后,我了解到巴菲特并不喜欢别人称他为"股神"。不仅如此,在我当面聆听过他的人生经历后,我越发感到,外界冠以巴菲特以"股神"称号,其实是对巴菲特的曲解,也是对他智慧的片面认识。

称巴菲特为"股神"的言外之意,只是把巴菲特看成是一个"炒股票"的,同时,也认为巴菲特今天的成功有"神"一样的运气。

事实上,这与巴菲特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他不仅仅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也有投资并购,比如,我此次访问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全资子公司--商业资讯公司(Business Wire),就是巴菲特于2006年与原股东直接谈判而达成的并购交易。

我问公司CEO当年的并购过程,得到的回答是,那次交易非常简单:Business Wire的原股东年事已高,希望脱手,而巴菲特又看中了公司充足的现金流,于是,买卖双方一拍即合,似乎少了很多外界揣测的你来我往似的拉锯谈判。

此外,我还参观考察过被巴菲特并购的内布拉斯家具商场,接待人员解释说,巴菲特看中了公司当时的规模,双方仅仅签署了一页纸的协议就完成了整个并购。而这个6000万美元的交易竟然是巴菲特第一笔最大的并购交易。除此之外,巴菲特还拥有5家保险公司,他还亲自经营纺织厂十几年。所以,巴菲特实际上是"三位一体":投资人+企业家+保险家。

现如今,更多的人看到的都是巴菲特功成名就的一面,却忽略了他的艰苦创业的经历,深入了解巴菲特的人生经历才知道,他小时候送过报纸,买卖过土地,做过弹子球机的生意。而他进行股票买卖则是受其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后来竞选担任过参议员和众议员)。

似乎很少有人关注巴菲特成功背后积累的轨迹。值得注意的是,他50岁时的财富是一亿美元,55岁时为1.5亿美元,直到2008年才达到628亿美元,一举成为世界首富。所以说,巴菲特今天的财富是厚积薄发,逐步积累起来的。

在这次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用"滚雪球"来形容他今天的财富和其它成就的过程。

他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商业模式并不担心别人复制,因为它是长期而艰难地发展起来的。很多人等不及那么久的时间。"

其实,巴菲特除了一开始就受其恩师的影响而自始至终地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外,他的商业模式也是不断摸索与完善的。他曾经很长时间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作一家纺织厂来经营,只是在经营过程中发现了机会才逐步发展成现在的投资控股集团。

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资金充裕,每天账上资金高达200多亿美元。

但在创业初期,巴菲特也像现在的其他"创客"一样,曾四处募集资金,并屡遭挫折。1957年,他还只是为几个亲戚朋友打理区区30万美元。当年,在泌尿科医生埃德温·戴维斯等5个主要合伙人的帮助下才拿到5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其中,戴维斯医生拿出10万美元。1960年,他又在心脏医生威廉·安格尔的帮助下,通过多次演讲,进行今天我们所说的"众筹",取得了11名医生的资金。

巴菲特也曾遭遇多次重大投资失败,他在第50次股东年会上举例说,他用股票收购过的一家英国公司,就曾损失了60亿美元。他也曾经历过几次股市下跌而导致的重大账面亏损。

"神"是《圣经》中的形象。依据《圣经》,人是神的受造物,人不可能成为神,人只能信仰神、敬畏神。诚实地说,我不希望巴菲特是"神",因为我要向巴菲特学习,期盼有朝一日成为他那样的人。巴菲特对我说,他也不想别人把他视为"神",他希望他的精神能得以传承,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巴菲特告诉我,他最崇拜的人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他尤其喜欢卡耐基的一句名言"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死后依然留有几百万美元的财富。"

因此,巴菲特四处演讲,并爱好写作,散布财富。他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佛教的"财布施、言布施、法布施"的传承与传经送宝之道,虽然他并没有佛教倾向。

巴菲特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在全世界拥有万千拥趸,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在我看来,学习巴菲特不能东施效颦,而是要学习他的精神内涵;不是学习达到他的财富高度,而是要学习触及甚至延伸他的思想深度。

除了在"术"的层面上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长期持守"原则、不断完善的"股票投资+实业并购+保险金融"的商业模式外,还要在"道"的层面上学习巴菲特的"滚雪球"的心力、艰苦创业的思想、专注极致的作风、反哺社会的精神。

最后却是最重要的是,创业也好为人也罢,我们都要耐得住寂寞、孤独与冷落。这个世界上,几乎90%的以上的人都只看到眼前利益,却不会憧憬未来的风景,殊不知,巴菲特熬过了多年的清苦才终究累积到今日的成就。

在股东年会上,我还观察到的一个细节是,即使在如此隆重的50周年股东大会上,人们还是习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巴菲特身上,却忽视了仅次于巴菲特的查理·芒格。但熟知巴菲特的人应该了解,没有芒格就不会有今天的巴菲特。但,大会上已然很少有人向芒格提问。他始终被冷落在了巴菲特的光环之外。

在209会议室小范围会面结束后,代表团成员也都向巴菲特蜂拥而去,但这一次,我选择走向芒格,去打破他的孤独。

其实,我内心想,如果有另一个巴菲特值得我去辅佐,我宁愿去"享受"芒格的孤寂。

(作者:陈九霖,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现任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与巴菲特面谈时,有人提问巴菲特:"谁是下一个巴菲特呢?" 巴菲特指着陈九霖说:"这个人就是!"

巴菲特搭档芒格与陈久霖合影

以下是汪潮涌巴菲特股东大会手记:

五月二号的早晨,一场突然降临的大雨飘洒在美国中部小城奥马哈的上空,漫天的水帘没有阻挡住前来参加巴菲特公司五十周年庆典的热情。来自全球数万名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齐聚奥马哈市的世纪联合中心广场(Century-links Center),早上七点多钟,五万多人的室内大会场就已经座无虚席,更多的人就在展览中心一层摆满伯克希尔旗下公司的各种展位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