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耕且织且珍惜
浏览:5193 时间:2015-12-04 来源:人民日报

我们今天站立的地方,先祖们也站过。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尊敬土地,过一种资源节约型的朴素生活

我是一名地质工作者,对土地有着特殊感情。20多年前,在学校读书时,常到北京的地坛公园,读《史记》,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留下了对生命和土地的阅读印记。离开学校多年,我会时常翻阅《史记》,尤其是其中对于土地农耕的记载,让我穿越久远的年代,感受先祖对大地的虔敬。

前次从北京地坛回来,脑子里总是遐想着古代祭拜土地的情景。翻开《史记》第十卷《孝文本纪》,读到汉文帝刘恒的一句话:"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他觉得一定要亲自耕作,打出粮食并且用来祭祀,才对得起土地神明和黎民百姓。他说到做到,一做十年,开启了中国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十年后他又说了一段话:"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没有什么比农业更为重要。

去世前,汉文帝留下遗诏,开头有这样几句,"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遗诏,亲切得仿佛就是家里的长者离世前的叮嘱。他说了,生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没有必要为此悲哀,更不要耽误了耕种节气,特别是别中断了祭祀土地。这样的话语换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难怪司马迁在《孝文本纪》最后写道:"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

西望长安,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刘恒的背影,也许他们从来就没有走远。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对土地的坚守。掩卷沉思,我不禁想起秦兆阳在《大地》里的两句诗,"最应该感激的最易忘记,谁诚心亲吻过亲爱的土地。"身处当今之世,我们已经走出了农耕文明,面对土地,不少人只晓得吮吸乳汁,却失去了仿佛在母亲怀抱里的那许多天真和快乐。人们对大地的索取越来越多,耕地减少已不堪重负。地坛的祭祀似乎更多的是模仿和表演,这其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作为国土资源系统的一员,我深知土地和资源不可再生。前两年,我在地方任挂职副县长,分管国土资源工作,我时时告诫自己,为官一任守土有责,用牺牲土地和资源得来的经济增幅,只会让农民失去土地,让我们失去未来。现在,我所在的地质队正在积极参与政府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我深知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尽到职责,把最真实的家底摸清楚告诉国家和人民。我们今天站立的地方,先祖们也站过。读史以明智,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尊敬土地,保护农耕,过一种资源节约型的朴素的生活。史册上的"文景之治"和明天的全面小康社会最可依赖的,难道不是脚下的大地?

《汉书》里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我们仍旧生活在先民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之上,对于大地、对于劳动者,且耕且织且珍惜,或许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取的吧。

(作者为江西省地矿局赣东北地质大队党委书记)